坚守热爱,做教育良心者
来源:新中德教育集团 发布时间:2022-12-22

关键词:教育良心、办学品质、坚守热爱
什么是良心?良心是道德情感的基本形式,良心是个人自律的突出体现。宋代理学家、教育家朱熹说:“良心者,本然之善心,即所谓仁义之心也。”而教育良心,是教育者在履行教育职责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评价能力,是教师开展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内在因素。
第一,重视是前提。学校对办学质量的重视程度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高度,往往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办学品质。
凭良心办事,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,校长和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学校管理者是学校的中枢神经,在唤醒教育者良知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在日常的管理中,不能只靠制度管理,要以人为本,要唤醒员工的良知,要激发员工工作的原动力。首先,学校在制度管理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,让他们抹掉功利性色彩,回归教育的本质和初衷,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。其次,要帮助员工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。学校管理者可以通过校本培训、校外学习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。最后,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和生活。使管理更人文化、智慧化、特色化,让校园成为环境优美的“自然乐园”,让学校成为师生关系和谐融洽、人人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家园。事实证明,拥有健康身心和幸福生活的员工,会以一颗更加“良知”的心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位学生、每一位同事。
用爱心育人,学校、教师都应该注重教育教学管理,抓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,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一是重视教学研究活动,校领导要组织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进入课堂,随机听课,了解教师们的教学观念、教学方法、教学效果和教学氛围,并组织教学部、年级教研活动,为教师搭建互相学习、交流的平台;二是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督导检查,学校领导应定期不定期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、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情况,引导教师们发现问题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。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结果与量化考核奖惩挂钩;三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,学生思想道德,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和义务,教育者要向他们施以人文关怀,特别是在当前学生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,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更需要耐心、细心和爱心。只有用规范的教育教学管理,才能引领学校向更高的内涵发展。
第二,虔诚很重要。办学的成效往往就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,推动学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,教育者必须怀有一颗单纯而虔诚的心。一要严字当头抓管理,二要构建长效育人机制,三是责任到人有担当。在持续教育中,注重“三成”教育,即教会学生如何成人、成才、成功,教会学生勤奋做事,认真读书,规矩做人,做有追求、善思考、求上进的合格公民,不负韶华,不枉此生。
第三,垂范是关键。教师出现的地方,就应该是教育发生的地方。学生更相信他看见的成人世界,而不是他听说的道德世界。有教育良心者,需要从小事做起,从我做起,率先垂范,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,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,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,以丰富的学识引领人,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,只有这样,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,学生才会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。
第四,遇见是热爱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”。因为教育具有迟效性,绝不像许多工作那样立竿见影,你今天所做的教育努力,可能在明年甚至数十年后,才能显现出效果来。因为教育具有复杂性,学生的成长,不仅来自学校各方面的努力,也来源于教师个人的努力,还来自学生个人、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,谁都不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别人。
教育良心,就是良心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和要求,在你功成名就之后,领导和同行对你不吝赞词,你可以躺在荣誉上恃才傲物;你也可以回到起点,重新出发,开始更高远的探索之旅。这就是教育的良心。在你行将退休之际,同事和学生对你敬重有加,你也可以依靠资历得过且过;你也可以永葆初心,珍惜在校的每一个日子,勤勤恳恳,善始善终。这就是教育的良心。
有人说:“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,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。”由此看来,教育确实是一种讲究“良心”的工作,一名学生的成就、一所学校的发展、一方和谐的教育生态,是具有教育良心的教育者共同努力的结果。
总之,好的学校就应当这样:走在校园里的都是有良心的人,而从校园里走出去的人,都是能够坚守良心的人。教育者好了,教育才会好起来;教育好了,学生们才会好起来;学生们好了,世界才会好起来。
有人说:“教育也是一场良心的遇见,所有遇见,皆为最美。”在热爱中遇见教育,教书育人便有了喜怒哀乐;在青春时遇见教育,教育这事业就是不懈追求的深情;在尊重中遇见教育,教育也在真、善、美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。
让我们都做有良心的教育者,带着那份追求,那份承诺,坚守着那份热爱。
上一篇文章:你我他“坝坝会” 谈问题讲实效